"印度制造"的雄心壮志,为何短短三年就沦为国际资本的笑柄?当美国企业兴冲冲地带着钞票闯进印度,却像踩了电门似的扭头就跑——富士康撤了,特斯拉溜了,连苹果都开始重新掂量筹码。莫迪政府信誓旦旦要当"世界工厂",结果连自家军队的装备都离不开中国零件。这场闹剧背后,究竟是印度太天真,还是现实太骨感?
2020年全球产业链大洗牌时,印度政府突然掏出两份锦囊妙计:"印度制造"和"自力更生"。这招"空手套白狼"玩得漂亮——既迎合了美国"去中国化"的算盘,又盘算着白嫖西方技术。特斯拉就是头号冤大头,谈判桌上被印度政府拿本地化率当砍刀,硬要逼着三年内实现60%零件本土采购。可印度连像样的汽车螺丝都造不利索,这不是明摆着让马斯克当冤种?
半导体巨头们更是一肚子苦水。富士康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像个无底洞,投了7亿美元才发现当地工人培训周期比中国长三倍。更绝的是质检环节——印度产的iPhone外壳公差堪比手工艺品,良品率还不到郑州工厂的六成。苹果CEO库克挠破头也想不通:同样流水线搬到印度,成本怎么反倒涨了12%?
金融市场的耳光来得更响亮。去年7月那个黑色星期五,孟买交易所的电子屏绿得发慌——外资单日撤资9.8亿美元,创下1992年股改以来最高纪录。美国加息就像抽水机,短短半年就从印度股市抽走160亿美元,相当于三个航母战斗群的造价。最讽刺的是军工领域,印度国防部去年突击检查发现,所谓"国产"防空导弹里,65%的电路板都打着深圳厂家的钢印。
莫迪的算盘珠子其实打得震天响。一边用30%生产激励计划勾引外资,转头就祭出"关税大棒"——手机整机进口税涨到20%,零部件也要15%。这招"关门打狗"直接逼得三星把Galaxy S23生产线搬回越南。更魔幻的是劳动法改革,古吉拉特邦的工厂至今还在用1923年的《工会法》,工人动不动就罢工静坐,日本铃木汽车在这儿的工厂平均每月要停工11天。
看看新德里街头的景象就知道多荒诞:满大街跑的中国电动三轮车,货架上堆着小米电视,连莫迪老家古吉拉特邦的太阳能电站,用的都是中国光伏板。印度工商部去年偷偷放宽了198种中国商品进口限制,包括机床轴承和制药原料——没办法,本土工厂连阿司匹林原料都要进口90%。这场"去中国化"运动活像减肥的人狂啃奶油蛋糕,口号喊得震天响,身体却很诚实。
当印度海关还在为扣押的中国零件扯皮时,广东的集装箱船已经鸣笛起航。产业升级不是请客吃饭,没有三十年埋头苦干的韧性,光靠画大饼终究要露馅。莫迪现在该琢磨的不是怎么取代中国,而是怎么跟中国工人说句:师傅,这螺丝该怎么拧?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双悦网配资-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-配资平台靠谱-按天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