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科创板日报》7月11日独家爆料智元机器人人与宇树科技以1.24亿元总价,拿中移(杭州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未来两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订单。
这个看似普通的政府采购项目,实则暗藏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键变量——当中国移动这样的通信巨头下场"买人",一场关于技术路径、商业落地与产业生态的较量已悄然打响。
一、"技术备胎"转正:中移动为何押注这两家公司?
此次招标分为两个标包:智元以7600万拿下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订单,宇树以4600万中标小尺寸机器人及配件。看似简单的金额分配,实则折射中移动动的战略考量。
智元的远征A2机器人已在运营商展厅实现自主导航避障,其搭载的启元大模型能完成中英文对话、设备巡检等任务。
而宇树的G1机器人凭借9.9万元的亲民价格,正在工业场景快速渗透,其长城汽车车合作开发的"越野车+机器狗"组合,已在工厂实现物料搬运。
"中移动需要的不是炫技的机器人,而是能真正替代人力的生产力工具。"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指出,智元的AI交互能力与宇树的硬件性价比,恰好覆盖了通信行业的两大刚需:营业厅服务与机房巡检。
二、技术路径之争:硬件派vs平台派
这场订单争夺的背后,是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发展逻辑。宇树从四足机器狗起家,通过自研电机、减速器等核心部件,将人形机器人成本压缩至国际竞品的1/5。
其创始王兴兴兴曾坦言:"先做四足求生,再做人形蓄力。"这种"硬件优先"策略,使其2024年营收突破10亿元,连续五年盈利。
反观智元,这位由华为系高管操盘的公司,走的是"软硬一体"路线。
其发布的启元大模型,能让机器人通过人类视频学习复杂技能,灵犀X2更具备情感计算能力,可识别用户情绪变化。这种"平台驱动"模式虽投入巨大,但已在汽车工厂实现零部件装配等工业场景落地。
三、产业链重构:本土供应链能否撑起万亿市场?
订单落地的关键,在于两家公司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。宇树通过整宁波韵升升稀土永磁材料料、中研股份的PEEK材料,将关节成本降低40%。智元则联蓝思科技技、均普智能成立合资公司,构建从芯片到整机的全产业链。
这种"自研+合资"的模式,使两家公司瑞银银预测的1.4万亿人形机器人市场中占据先发优势。
但挑战依然存在。瑞银报告指出,当前人形机器人"大脑"(AI大模型)仍存在数据不足、泛化能力弱等问题。
智元启元大模型虽能实现小样本学习,但其训练数据主要来自实验室环境;宇树的运动控制算法虽强,但在复杂场景的决策能力上仍有短板。
四、万亿市场前夜:谁将成为下一特斯拉?
乐聚机器人人一季度订单增长200%、松延动力"小孩哥"机器人预售破千台时,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深水区。
此次中移动订单,本质是对两种技术路径的压力测试:智元的AI驱动能否在通信场景证明价值?宇树的硬件优势能否在代工服务中持续降本?
"现在谈谁是最终赢家还为时尚早。"一位参与招标的行业人士透露,中移动此次采购设置了严格的KPI考核,包括机器人故障率、任务完成率等核心指标。"这不是简单的买卖,而是一场关于技术成熟度的实战检验。"
这场价值1.24亿元的订单,不过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冰山一角。
当智元的灵犀X2在展厅与用户谈笑风生,当宇树的G1机器人在工厂搬运零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的进步,更是一场关于人类未来劳动力分配的深刻变革。
你认为,人形机器人何时能真正替代人类完成复杂工作?
双悦网配资-专业在线股票配资网-配资平台靠谱-按天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